close

上海兩會特別報道

政協委員調研後發現,中規中矩的課堂教學難以讓青少年對傳食品加工設備統文化產生親切感

傳統文化教育需打造“另一張課桌”


■本報記者 童薇菁

“去年一項針對全國35所高等院校的調查發現,57.8%的大學生未完整讀超音波蛋糕切割機過‘四書’中的任何一本,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依然任重道遠。”市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在多次調研青少年、傢長群體後,向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題為《如何讓青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提案。

這份提案以新鮮、一手的調查數據,翔實地分析瞭當代青少年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相比於中規中矩的課堂學習,他們更喜歡在旅行、探訪文物古跡、參加民俗活動中親近傳統文化,而《中國詩詞大會》 《詩書中華》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等以弘揚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綜藝節目的出現,也激發瞭他們走進傳統文化的極大興趣。

讓傳統文化在“傢風”中傳承下去

“青少年並不會刻意排斥傳統文化,而是一些傳統文化內容在當下的表現形式過於單一和枯燥,無法讓他們產生良好的體驗感,進而難以接受、吸收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楊雄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要在課堂之外,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打造‘另外一張課桌’。”

事實上,相比學校老師,青少年更多時間是和傢長在一起。對於孩子的身心教育,傢庭的影響力占據很大比重,具有關鍵作用。楊雄告訴記者,很多“70後”“80後”父母在育兒問題上非常焦慮,他們一方面深知傳統文化對於孩子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卻並不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正確接海苔卷成型機觸和學習傳統文化,錯誤的示范和引導,往往將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扼殺在萌芽期。

“至少要為中國傢庭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指南。”因此,楊雄在提案中建議,由市教委牽頭,會同傳統文化專傢、科研機構、優秀一線教師、專業出版機構,在評估、借鑒以往和華人圈優秀傳統文化教材的基礎上,率先編撰出一套分學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土教材,供本市中小學生傢庭選擇。同時,在市級層面設立傢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大力推動傢庭參與傳統文化教育,將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傢風、傢訓、傢規、禮儀傳承下去。

為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印發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對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作出整體規劃,其中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青少年教育,增強青少年的國傢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青少年是國傢的未來。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量,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君子人格,為國傢培養思想健壯的未來一代。”有委員認為,為孩子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應在全社會層面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社會多元主體的踴躍參與,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瞭更廣闊的平臺。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各類手機應用,以現代方式重新打開古老文化,寓教於樂,深受少年兒童喜愛。而 《中國詩詞大會》 《詩書中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等一批熱門綜藝節目的出現,也為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打開瞭新渠道。此外還有很多“現代書院”活躍在社區之中,以國學講堂、琴棋書畫課程、文化體驗活動、讀書交流活動等為載體,不僅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傢長也能從中獲益,得到不少傢庭的認可。

提案建議,可以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資助這些致力於向青少年傳播傳統文化的社會組織和企業;支持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建立完善面向青少年的長效教育機制;鼓勵創辦社區書院,支持民間機構和社區自主建設社區書院;扶持基層公共文化場館,努力實現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均等化、便利化和全覆蓋,讓傳統文化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arrow
arrow

    gwu422ia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